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,面对的都是一个“1+N”的社会环境,主要是面对一个国内的环境,然后还有N个国外的环境。这样的现状是客观的,无关意识形态,无关价值观,无关贫富,无关宗教信仰,只要是一个国家并拥有一个国家治理组织,那么就都是如此。在这样的国家治理基础上,任何政策决定,要么是正确的,要么就是错误的,没有中间的、含糊的可能性。虽然事后有各种催人泪下的解释,虽然也能够用众说纷纭来搅浑事实,但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看,高低好坏影响立即清楚可见。

那么政府治理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政策抉择呢?

其实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做一个回归和评估,结论其实很简单、清晰。那种无视社会标签,抛开各种干扰,瞄准最大利益和根本目标的政策选择和政策决定,就是最佳的、最合理的政策选择。这个定义很简单,但实现起来却非常困难。原因就在政府组织所处的环境不同,干扰的大小不同,往往很多时候,即便真实了解和掌握最大利益和根本目标,现实中也难以真正实现。

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社会,总是喜欢贴标签的。各种事态面前,社会大众通常是被动的围观者,因为无法识别,就要给社会“游戏”的各类参与者贴上标签。在社会中,这种标签就像商品的价格贴纸一样,某某人的“正确”可能只是因为某某人拥有某种地位和名头。所谓“代表性”也是这样,说某某人具有“代表性”,其实也是因为某某人所有拥有的标签。说某某人“是个什么人”,这同样也是个标签,绝大多数人肯定并不真的了解这个人,之所以相信某某人,只是因为一个标签。在我们的世界中,因为标签而相信某某人,最后却闹的鸡飞狗跳,当事人却在事后一言不发的事情层出不穷、大有人在。

还有一个现象是人之常情,任何政府组织的领导人总有喜好,因为任何国家的领导人也是一个有情感的人,所以它一定会有喜好、偏爱和选择。而当这种政策领导人喜好、偏好和选择偏离了最大利益和根本目标的时候,危机就会发生,政策选择就可能发生失误。所谓感情用事,就是指的这种情况。普通人会发生感情用事,政策领导人也会,而且同样会造成麻烦和错误的政策抉择。

现在的社会,因为互联网的存在,信息传播速度很快,各种标签式的人物很容易浮现,甚至会一时热度非凡。其中有著名学者,有大学教授,还有很多公众人物,他们都有很高的知名度,每个人都会有标签,但他们的建议未必是正确的。有人可能在对外关系方面有主张,讲的振振有词,慷慨激昂,结果一看,实际是推动着中国在世界上遭到围殴,结果是一对多,赢不了,这是简单的道理。所以这种人的主张,怎么看也偏离了最大利益和根本目标。还有的知名人物和教授学者,能言善辩,善语词而少素质,出的主意,可能会引人点赞,听着舒服,鼓掌的人很多,但执行起来却差强人意,根本不顶事、不现实,对经济于事无补,这种情况同样偏离了政府组织的最大利益和根本目标。

世界上最稳定的国家,从来都是政策抉择偏离能够得到有效校正和修复的国家。那种根据各种标签、各种偏好做出的政策抉择,往往会产生无法控制的后果,并不符合最大利益和根本目标。所以用制度、体系和思想自觉来克制偏好,从现实出发而不是根据标签来做出政策抉择,对任何一个政府组织而言,都是最为有益、正确的政策抉择模式。

我们这个世界,任何一个国家,顺风顺水,鼓起帆篷向前走,都不是偶然的,这一切都与符合最大利益和根本目标的政策抉择有关。任何形式的偏离,都会导致障碍、麻烦、困扰和难以计量的政策损失。复杂的世界,更需要实事求是的现实主义精神。

最终分析结论(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):

公共政策选择是政府实现治理最主要的方式,基于实事求是的现实主义精神,瞄准最大利益和根本目标的政策选择和政策决定,就是最佳的、最合理的政策选择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陈功

陈功

85篇文章 2年前更新

我是一位,没拿过特殊津贴的专家,之所以称为是“专家”,只是因为确实做了一辈子。我完全自学成才,跟任何中国的大学都没有关系,今后也不会有关系。我没有学生,也不靠学生关系。 我没有任何官方职务,立场完全中立。写过几本小书,每个字都是自己写的。没有得到过任何官方的资助和支持,但确实得到过大量官方资金。办法就两个,一个是拿知识劳动来交换,真有用的东西,自然有人拿钱来换,官方和企业都一样;另一个是每天只睡几小时,几十年如一日,做牛做马做出来的。 我只做一件事,就是现在的事情。

文章